狗血
不久前我去日本玩了一趟。在东京晴空塔,踏上高速电梯直升天空300米,哇塞,怎么一出电梯轿厢全是《名侦探柯南》各种人物的二位面容死死盯着我。一晃就跑到记忆里十三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傻傻的小学生,在上海读国际学校,住在浦西徐汇区一个漂亮的豪宅。每天下学,喜欢坐在客厅沙发跟哥哥妹妹一起看动画片。我说的那些动画片其实基本全是日本动漫,但因为是中文配音,配音还非常出色,当年一直没有察觉到,而且,偶然还有想过这些人物取的名字都挺有意思嘛,挺好听得。呵,真是个傻傻的小学生。
在那些‘动画片’里,我们最喜欢看的《名侦探柯南》给我记忆里留的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呢,人从日本回到美国,一想起东京晴空塔柯南之海的事件(应该是为了宣传最新一部电影,所以展览很多海报和纸板人),我就理所当然的上网去搜查同人文。
为什么一上ao3,居然全是MxM!!!
这个嘛,嗯,怎么说,事情最好还是老实一点交代。作为一名les,我对MxM在同人文里的泛滥,深深的感情是,真的好不耐烦呀!!!找喜欢读的文实在是太难找了!!!
翻了好几十页,特别苦恼,马上要绝望了,呃,一场惊喜的事情突然发生,发现其实还有好几篇对我非常有吸引力的tag和cp的文的存在。只是,稍微更仔细地去看一眼,那几篇文,怎么全写得是中文!!!
这里要插个嘴,解释一下。作为美国长大的华裔,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语言水平停留在当年上海的小学生水平,识字也有些困难,唐诗背了十三首我已经很满意了,三百首的可能性我们就不讲了。这事儿应该算是自然发生吧,日常生活不常用的技艺往往是会变得荒疏。但我不得不珍惜,因为如果没有了这个小学生水平,那些最终使我感动人心的几篇同人文连勉强都不可能被读下去得。
一开始感觉够狼狈,很多常用词、更何况成语,完全看不懂。比如说,神使鬼差、接风洗尘、脱了一嘴、眼眸、眼眶、磕、僵、颤抖、彼此等等。好吧,这下有可能暴露了我同人文某些阅读品尝。还有,性关系方面的,上床是什么意思erm cough cough好狼狈………… 这时段,如果没有谷歌翻译当我闺蜜,恐怕早就悬了。这样过了好几天,语言技艺有发张,ao3文看完了,但心里任然好痒,于是,渴望着更好看的文,我就大胆的奔上网去继续搜查!
很快出现第二个问题,就是,很多大陆社交网络和更专业的网站居然需要注册账号才能完全的使用,而我,没有中国的电话号码,就不能注册T_T………… 以前有过lofter账号,没有好好珍惜,换新手机的时候随便删了app,后来由于appstore区域限制下载不了了,连后悔都来不及,好后悔呀。现在还在寻找漏洞。反正我苦恼了好久,最后只能在谷歌搜索栏里写的很详细的描写,这样去找能直接越过网站查防护墙的超链。也试着访问推荐同人文的论坛希望能提供超链。
然后,突然发现了一篇神文。
神文我大概描写一下。剧情清淡,感情重视,写作风格又细腻又精致,两个女主角性格搭配,最重要的,是篇完整的文,没读过四分之一,眼泪已经开始拼命往下淌。读完了,心里好空啊,出现了个大洞。上哔哩哔哩为了追求这个感觉,发现不止是我,有好几位粉丝一样被打动居然一年前造出了文的广播。一边洗碗一边听广播,配音也太神了,很跟心里设想人物相干,有准三秒不到有哭了起来。幸亏我家里其他人都提早去睡了,不然一定会被发现我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后来睡了个大觉,白天又忙了几件事儿,神经平静下来,理智有些恢复,对自己的行为感觉惊讶。在同人文集合里,那篇肯定是篇神文,但怎么来说,也不该给自己造出来这么大的影响。仔细想想,有几个场景还有章节的开场白也是过度情节剧的吧。换句话来说,如果是英语小说或英语同人文当时看起来,很可能没读多久就翻个大白眼看不下去了,嫌它狗血。
但是,不是英文小说或英语同人文。而且从新读起来时,翻到哪一页随便瞥一眼,还是非常感动,心条加快。一点也不狗血。
有可能是因为作者显然是博学,文有很多对于西方古典文学明显或微妙的典故,比如纪伯伦、莎士比亚。记得很清楚,文中当时看见一词‘冰块’,瞬间被刺激了,想起《百年孤独》著名的开场白。但不止这些,居然还出现对于我来说最喜爱的一本日语小说的典故,川端康城的《雪国》。喂喂,这不只是一篇《名侦探柯南》百合同人文吗???难道这些功夫不嫌花哨或不自然,太过度了?真的一点都不觉得狗血吗?
‘狗血’这口词不是我从那篇神文学得。学得那篇文嘛,那篇的确有点。剧情设定是女主角在各地到处找她跑走的猫,后面故事揭露,那条猫其实是她之前的爱人,多年前被不名的罪犯残忍谋杀,由于事件给她造的创伤,她失去了部分记忆,并把爱人的身影误认为是条猫。
嘛,我读到情节转折依然被感动差点哭了。
也许是因为我是个过余敏感的人。但我想,如果是用英语写得文,我也不会有那种反应,至少不会那个程度吧。
我并不是在批评英语,或说它也没有美丽优雅的本质。只是我活了24年,21年在美国,读过上百篇小说上千篇同人文,我早已习惯了各种故事类型、措辞、情节发展。能遇见新鲜有趣的机会总觉得变了很稀罕,无聊的实在太多了,有点可惜。还是我显然太傲慢了?在装模作样?而中文,因为娱乐方面语言接触还算较少,基本所有对我而言都会感觉新鲜有意,自己还不断在学习的过程中。
或者中文作为图像语言,一个人跟它根本的接触本质上有些特殊。语言学告诉我们,一个语言会影响个人的思考构成,如果会影响感情思维也是有道理吧。我也觉得中文较多常词难以精致得翻译。委屈、过分、念头、关心、吃惊、暗示、发呆、肉麻——随便打几个比方,它们依赖于广泛文化背景和词语的情境使用。一对一的翻译似乎表达不出真正的含义、唤出来的感情。
但我也能给英语据好多列子,还有,中文跟英语从语法上来看,大方面也可以说是相干。再说呢,一个语言的常用词,拿走常用的熟悉感后会发现显然很优雅,并不异样。自己过余的感动应该还是有其他原因。
有一种心理学,称双语心理学,出了些研究。双语人士常常感觉自己在一个语言中的个性身份与在另一个语言中的个性身份有所不同。
小时候,与父母对话使用中文较多,中文也自然会与这些互动和伴随的情绪有很多关联,家庭关系总是深厚并复杂。还有,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那时发生的事情对人的现在个性应该有十分的影响。小学在上海读了三年,只是三年,但会被我带上一辈子的,那些观看《名侦探柯南》的下午也会跟随我。
难道是说中文、思考用中文的我,相比来说英语、思考用英语的我,她本质就是个擅于狗血的人呀!!!
也不算是坏事。以后我想要试图多读点儿中文小说,同人文就必然了。